第一千零七十章 涛声冲走乡愁-《盛赋》
第(2/3)页
许多期待,到了最后,只能沦为泡影。
某些时刻的分别,其实就是毫无悬念的天人永隔。
而这样的辛酸事,世上不知还有多少。
故而,这老两口是极其幸运的。
不知不觉间,君侯镇被夜色包围,各家各户的人们返回屋内,至此,宇文君才带着老两口,来到了街道的边缘地带。
有几户人家,修建了新的房屋,还有几户人家,已是残门锈锁满院荒凉。
“待会儿我们找个地方野炊,在家乡的河流里垂钓几条鱼儿上来,酱料我这里有,到时候小酌几杯,以慰心怀?”宇文君试探性的对着景父景母提议道。
景父闻言,默然点了点头,眼眶依旧红润,若不是担心在宇文君面前嚎啕大哭起来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,恐怕两人早就大哭了起来。
不知过了多久,景母轻声询问道:“君儿,若有机会,可以让这里的乡亲们的日子,稍微好过一点吗?”
“我知道还有许多人过的不好,可这也是我的一片私心,不知能否……”
景父也是直勾勾的看向了宇文君,眼神深处,似带着几分乞求。
家乡始终都是家乡,哪怕已经不在这里居住,可心底的乡愁,还是让这老两口想要将家乡建设的更好,这里的人们生活的更加富足从容。
以宇文君手中的权力,只是改写君侯镇人们的命运,也只不过是一道折子事情的而已。
可宇文君却摇了摇头道:“不可。”
“这对于其余的镇子不公平,不能因为,这里是你们的故乡,我就要让他们过上富足从容的日子,世上还有许多村庄里的人,正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。”
“此事我无法徇私,也有违当下的新政。”
“天下事,坏就坏在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从而让公平彻底沦为了书本里的传说。”
“还请爹娘见谅,若是佩瑶在这里的话,也会与我做出同样的决定。”
见宇文君态度坚决,且有理有据,老两口心里只好作罢。
宇文君却不忘宽慰道:“放心,待得新政落实下来之后,君侯镇自然会变得更好。”
老两口轻微应了一声,也并未记恨宇文君的回绝,因为女婿是正确的。
“走吧,去别处走走。”宇文君柔声道。
三人慢慢悠悠的走着,宇文君也是暗中运转虚无之力,削弱了君侯镇人们的五感。
算起来,其实景佩瑶是在皇都长大的,对于老家并未太深的印象。
倒是院长大人的那座简朴的庄园,才是景佩瑶真正的故乡。
而现如今,北海明月山,也是景佩瑶的故乡之一,或许以后的许多年,景佩瑶都会生活在明月山里。
也不知道那座傲然绝世的明月山,会不会在往后的某一天,突然变得热闹起来。
宇文君忽然说道:“本想带着你们前往明月山,但是佩瑶的师妹,还在那座山里修行,突然前去的话,会打扰小皇月的清净,那个小家伙的脾气秉性,与你们想象之中大有不同。”
“待得小皇月再长大几岁之后,我再带着你们前往明月山。”
景父闻言,眼珠子微微转动,一脸好奇的问道:“佩瑶的师妹,是一个怎样的姑娘?”
宇文君耐心的回应道:“杀心极重,她是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,从小如年幼的野兽一样活了下来,这几年,与佩瑶的感情日渐加深。”
“可终归年岁还小,许多事想不明白。”
“若是她看见你们以佩瑶爹娘的身份出现在了她的面前,她一想到自己没爹没娘,估摸着心里会难受的,甚至有可能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。”
“总之,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,能进入扶摇女帝这座门庭的人,都绝不是普通人。”
老两口闻言,心里当即明悟,景母一脸怜爱的点头道:“原来如此。”
三人再度转悠了一会儿之后,宇文君便带着岳父岳母来到了君侯镇大河的下游,在一处汇水湾的位置,捡来树枝,搭建一座简易的烧烤架。
宇文君取出两根鱼竿交给了景父景母,微笑道:“你们来垂钓。”
“我来照看火堆,今夜能吃几条鱼,完全取决于你们的钓技。”
景父这才豁然一笑道:“好嘞,这个位置,倒也是一个钓鱼的好位置。”
景母倒是第一次钓鱼,手拿鱼竿的模样很是生疏。
景父耐心的给景母指点了一番之后,老两口才开始一起垂钓。
“你我别站在一起了,分开来,免得不小心让鱼线纠缠在了一起。”景父爽朗一笑道。
家乡河流的夜晚,在不知不觉间,抚平了这老两口的乡愁,与内心深处那一丝淡淡的伤口。
很快,景母便率先钓上了一条四五斤重的草鱼。
景父见状,一脸纳闷道:“竟然比我先上钩。”
火堆旁的宇文君打趣一笑道:“钓鱼就是这样,从来没有钓过鱼的人,第一次出手,总是能很快上钩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