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九十五章 托之以大事,祝之以同心-《冠盖满京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尽管两世为人,但陈澜一直知道,自己对这个时代的见识并不充分,靠着自己从前积累的那些经验知识,并不足以时时刻刻都做出正确的判断。因而,罗旭的这番话可谓是拨云见日,她思忖良久,一时不知道是否该将太祖初年的事情再次翻出来说道。毕竟,那只是她私底下的猜测和判断,哪怕是龙泉庵的那一遭,也没有其他的实证。

    无论是云姑姑柳姑姑亦或是长镝红缨,对于那座尼庵都提供不出什么额外的消息,就连夏太监也是一样。她倒是想对杨进周提一提,可婚五天他就去了宣府,不知不觉就耽搁了。

    “不知道罗世可听说过楚国公?”

    “楚国公?”罗旭被陈澜这突兀的问题问得一愣,老半晌有些愕然地皱了皱眉,“我倒是听说过那是太祖初年的第一功臣,只却因为事涉谋逆自尽,就连宁国长公主也受了牵累,至于其他的倒不甚了了,只知道晋王府从前便是楚国公府。怎么,他和如今的事相干?”

    陈澜突然不知道该如何开口。她手里的那些东西是不能见人的,而且就是被人看见,别人又怎么看得懂?这些时日来,她已经明白了太祖林长辉和楚国公沐桓的经历——一个是尚武的军人,行军布阵军略高明,讲究兄弟义气,却有一种帝王不该有的天真和粗疏;一个是理想主义者,天下之治不需明君只需贤臣这一条,就能看出此人竟是在一个皇权时代希望推行君主立宪。也许单单两个人能够相安无事,但他们是一个大国的皇帝和权臣,注定了要留下悲剧。而沐桓的所谓衣钵散于天下,也是龙泉庵主的一面之词。

    “没什么,只是闲来看过些国朝初年的书,满心以为罗世学贯五车,应当比我知道得多。”

    罗旭闻言眉头一挑,却也没追问,之后未盘桓太久便起身告辞,又去向江氏辞别。陈澜在他的坚持下只把两人送到了小院的穿堂门口,临别时又微微一笑:“张小姐性爽朗大方,而且既会酿酒,又会染色和药,琴棋书画也都拿得出手,倒是比我强多了。当初罗世送了我们一对同心结,他**那好日时,我也必定好好送一份同心之礼。”

    ps:算了一下,本月已经了十七万字,加上今晚这章和明天两章,预计仍然能够有十八万字。俺自觉给力,质量也还不错,所以在距离月底还有后不到三十小时之际,再次请求大家粉红票票支持,至不济帮我冲过一千二百票整数关吧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