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四章-《清穿之她不想做德妃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众人非拉着他给评分,笑谈评分最低的那位,便要宴请他们一次。
    说出去也只是兄弟间的玩闹。
    最后评出来的那位,胤礼不好意思的笑着拿走了诗作。
    下午晚膳,酒楼宴客,由胤礼出资,不过胤禛看花销略大,便自己付了。
    胤礼多多少少有些不好意思。
    胤禛笑道:“你们年轻,家底儿薄,家中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,还是我这个做哥哥的来吧。等你以后钱多了,再请回来就是。”
    胤礼心中有几分感动,觉着他四哥也不是外人所说的那种完全毫无情义之人。
    胤礼心中是谢他的。
    二人一前一后的回了屋里,招呼着兄弟们继续吃菜喝酒。
    三月十八日,康熙万寿节时,大学士王掞再次向康熙提出复立胤礽为太子,未获准许,而被惩罚。
    本该贬谪,发配边疆戍守。
    但因王掞年纪已大,康熙酌情,由其子代替戍守西陲。
    同月,康熙命回京不久的胤禛参加贡士会试试卷复查事务。
    胤禛心中知晓,此乃皇父叫他挑选自己人。
    进士向有天子门生一说。
    不过,年年考试主考官,也会被考生们喊一声老师。
    说到底,主考官本就非皇帝信任者不能为,因为这太容易结成党羽了。
    要知道,考试之辈多为没有根基者,只要权贵伸手,多的是人愿意附庸。
    面对康熙的好意,胤禛并不蹬鼻子上脸,而是看了看,挑了几个他觉得不错,记在心里,并不表露出来。
    余下的,皆是按规矩办理。
    康熙看了这次会试上榜名单,颇为满意。
    在得知胤禛的作为之后,心中对他更是满意,怎么看怎么觉得他识大体,知进退,比当年的胤礽强多了。
    思来想去,不仅赏了胤禛些银两,还赏了乌玛禄一些东西。
    康熙后来又问了胤禛,之前让他去寻班禅的事。
    胤禛道,路途遥远,还不知消息。
    康熙也只能耐下性子不表。
    五月,胤祯移师甘州,企图乘胜直捣策旺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。
    六七月间,胤禛派去寻班禅的人,终于写信回来,说是待到七月末,班禅结束灌顶仪式后,便会以闭关为由,暗来此处。
    胤禛尚在外面,未能回去,便传密信,派人送回去。
    这几年水患严重,又时不时传来某处有百姓谋逆之事。
    康熙年纪大了,只好派底下诸位皇子四处看看。
    然而这等事,大多与贪污受贿有关,胤禛难免被派得勤了些。
    胤禛还未到地儿,城里的官老爷便得了消息,聚在一起商议。
    一官员道:“雍亲王惯来是个固执的性子,不查出真相,他绝不会走。”
    他咬牙道:“但等他查出真相,咱们有一个算一个的,谁都别想跑。”
    另一官员道:“那咱们就想办法把他变成咱们的人。”
    “你以为在咱们之前就没人想过吗?”那官员冷笑道,“可人家傲气得很,看不上咱们这些瓦砾硕鼠。”
    席上不说话的有好几人,但众人只看向屋堂中坐主位的那位大人。
    主坐官员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,开口道:“叫我说,你们担心什么,即便被逮到什么呈上去。到最后,皇上也不过是叫咱们补上缺款。”
    众人松了口气,忙谄笑道:“是是是,刘大人说的有道理。咱们这不是听说这冷面阎王要来,一时间昏了头吗。”
    刘大人笑道:“他有什么可怕的,等他哪天成了皇上再说吧。”
    刘大人捋了捋胡须,浑然不将胤禛放在眼中。
    这么说倒也不对。
    刘大人笑道:“咱们虽不怕他,不过毕竟是京中来的王爷,咱们该客气的还是得客气。”
    众人齐齐笑道:“是该如此。”
    就如同历来的钦差大臣,只要面子上糊弄过去,那些人也不会与他们计较。
    即便这是向来最难缠的雍亲王又能如何?
    他们有恃无恐。
    几人商定了主意,各自告别。
    有大臣回了屋后,枯坐一夜,最后一咬牙也下了决定。
    胤禛到了此地,奉命监察办事。上下官员都很是配合。
    第(1/3)页